close
          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聞如是。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大目犍連始得六通,欲度父母,報乳哺之恩 。即以道眼觀視世間,見其亡母生餓鬼中,不見飲食,皮骨連立。目連悲哀,即以缽 盛飯,往餉其母,母得缽飯,即以左手障缽,右手搏食,食未入口,化成火炭,遂不 得食。目連大叫,悲號涕泣,馳還白佛,具陳如此。 佛言:「汝母罪根深結,非汝一人力所奈何。汝雖孝順,聲動天地、天神地祇、邪魔 外道、道士四天王神,亦不能奈何。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。吾今當說救濟 之法,令一切難皆離憂苦。」 佛告目連:「十方眾生,七月十五日,僧自恣時,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 ,具飯、百味五果、汲灌盆器、香油錠燭、床敷臥具、盡世甘美以著盆中,供養十方 大德眾僧。當此之日,一切聖眾,或在山間禪定、或得四道果、或在樹下經行、或六 通自在教化聲 澎湖民宿聞緣覺、或十地菩薩大人,權現比丘,在大眾中,皆同一心,受缽和羅 飯,具清淨戒,聖眾之道,其德汪洋。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,現世父母、六親眷屬 ,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,衣食自然;若父母現在者,福樂百年;若七世父母生天, 自在化生,入天華光。」 時佛敕十方眾僧,皆先為施主家咒願,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,然後受食。初受食時, 先安在佛前,塔寺中佛前,眾僧咒願竟,便自受食。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,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。 時目連母即於是日,得脫一劫餓鬼之苦。 目連復白佛言:「弟子所生母,得蒙三寶功德之力,眾僧威神力故。若未來世,一切 佛弟子,亦應奉盂蘭盆,救度現在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,可為爾否﹖」 佛言:「大善快問!我正欲說,汝今復問。善男子!若比丘比丘尼、國王太子、大臣 宰相、三公百 結婚西裝官、萬民庶人,行慈孝者,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、過去七世父母,於 七月十五日,佛歡喜日,僧自恣日,以百味飯食,安盂蘭盆中,施十方自恣僧,願使 現在父母,壽命百年無病、無一切苦惱之患,乃至七世父母離惡鬼苦,生人天中,福 樂無極。是佛弟子修孝順者,應念念中,常憶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。年年七月十五日 ,常以孝慈,憶所生父母,為作盂蘭盆,施佛及僧,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。若一切 佛弟子,應常奉持是法。」 時目連比丘、四輩弟子,歡喜奉行。 佛說布施經(佈施、持戒、供養三寶的功德利益) 佛說布施經:「若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(佛、法、僧三寶),得五種利益:身相端嚴、氣力增盛、壽命延長、快樂安隱、成就辯才。」 故知佛、法、僧三寶是一切世間供養、布施、修福的無上福田。 佛說布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 開幕活動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: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苾芻眾說布施法。有三十七種: 一、以信重心而行布施,當得離眾嫉妒,人所崇敬; 二、依時施,得三業清淨,四時安隱; 三、常行施,得身心適悅,無散亂失; 四、親手施,得手指纖長,身相端正; 五、為他施,復得他人行大捨施; 六、依教施,心離取相,得無為福; 七、以妙色具施,得身色端嚴,眾所愛樂; 八、以上妙香具施,恒得旃檀之香,受用供養; 九、以上味施,得味中上味,充益肢體; 十、如法尊重施,得安隱快樂,眾人喜見; 十一、以廣大心施,得無量廣大之福; 十二、以美食施,得離飢饉,倉庫盈溢; 十三、以漿飲施,得所往之處無諸飢渴; 十四、以衣服施,得上妙衣,莊嚴身相; 十五、以住處施,得田宅寬廣,樓閣莊嚴; 十六、以臥具施,得生貴族,資具光潔; 十七、以象 帛琉、馬車輦施,得四神足,無擁妙用; 十八、以湯藥施,得安隱快樂,無諸疾病; 十九、以經法施,得宿命等通; 二十、以花果施,得七覺支花; 二十一、以花鬘施,得脫貪、瞋、癡垢; 二十二、以香施,得離煩惱臭穢;二十三、以傘蓋施,得法自在; 二十四、以鈴鐸施,得言音美妙; 二十五、以音樂施,得梵音深妙;二十六、以然燈施,得天眼清淨; 二十七、以繒綵、疋帛施,得解脫衣服;  二十八、以香水灑如來塔廟;二十九、以香水浴如來身;三十、以香油塗飾佛像,共得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;三十一、以香水施浴眾僧,得富貴家生,少病安樂;三十二、以慈心施,得顏貌和悅,無諸瞋恨;三十三、以悲心施,得離殺害; 三十四、以喜心施,得無所畏,遠離憂惱; 三十五、以捨心施,得離罣礙,證寂滅樂; 三十六、以種種施,得種種福; 三十七、以無住無相心施,得無上正等正覺。 佛?婚禮佈置i諸苾芻:「如是三十七種,智者所行,微妙施行,汝今受持。」爾時舍衛國王白佛言:「世尊!我等云何而行布施?」  佛言:「大王!若求勝妙福報而行施時,慈心不殺,離諸嫉妒;正見相應,遠於不善;堅持禁戒,親近善友;閉惡趣門,開生天路;自利利他,其心平等。若如是施,是真布施,是大福田。復次行施,隨自心願,獲其報應。或以妙色、名香、珍味、軟觸,親手布施,得眾人尊重、眷屬圓滿、富貴安樂之報;或以飲食布施,而得大力;或以酥油之燈布施,而得天眼;或以音樂布施,而得天耳;或以湯藥布施,而得長壽;或以住處布施,而得樓閣、田園; 或以法說布施,而得甘露。」 佛言:「大王!若以十善行施,復得十種報應。 十善者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婬欲、不妄語、不綺語、不惡口、不兩舌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。 而得命不中夭,財無散失,眷屬清潔,所言誠諦,離諸嫉妒,人所喜見,親友和睦, 不墮 有巢氏房屋貧賤,顏貌端正,智慧相應,獲報如是。」 佛言:「大王!若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,得五種利益:身相端嚴、氣力增盛、壽命延 長、快樂安隱、成就辯才。如是南贍部洲一切眾生——父母、妻子、男女眷屬——如 上布施,隨願所求,無不圓滿。」  說此法已,皆大歡喜,作禮而退。 佛說布施經 齋僧故事 佛陀時代,有一位長者子,年紀很小時便失去了雙親,一切都必須自食其力,所以生 活非常地窮困與孤苦。一天,他聽人說,如果能至誠供養三寶,死後便能往生忉利天 ,過著非常快樂的日子,不再有人世間的苦難。 長者子心中不禁湧上一股喜悅,於是積極地打聽,究竟要準備多少財物才能供養佛陀 及僧眾?一打聽下,需要三十兩金,長者子心中很難過,因為自己不曉得要如何去籌 措這一大筆錢?但他並未因此氣餒,一想到自己此生的遭遇,便下定決心,即使再苦 也要湊足三十兩金子來供養。 於是他來到一戶非常富有的長者家 東森房屋,長者好奇的問他:「你有何要求呢?」貧窮的長 者子說:「您可否讓我為您工作三年,但我希望能得到三十兩金子的酬勞,如果您願 意,任何工作我都願意做。」富有的長者見到他如此堅定,便答應了他的請求。 由於他的品行正直,且任何大小雜事都能圓滿完成,因此幫長者賺進了非常豐厚的財 物,不到三年,便獲得了三十兩金的酬報。主人於是問他:「你已如願以償的得到三 十兩金,將來有何打算呢?」長者子便將自己的心願告訴主人,主人一聽,立刻歡喜 地說:「我也很希望能供養佛陀及僧眾,讓我們一起邀請他們,接受我們的供養。」 長者子聽完便前往佛陀的住所邀請,佛陀也慈悲地答應了他的請求。 到了供養的這一天,正巧碰到城中節慶,許多人也準備了食物供僧。當僧眾們來到長 者子的住處時,雖然有滿桌豐盛的齋點,但因已吃過,所以只用了少許的食物。等到 眾僧離開,長者子不禁難過的哭出來,心想三年來的辛苦,就是希望能齋僧?西服A如今僧 眾只吃了一些些,看來自己是無福投生天道了,於是他決定去佛陀的住處,將自己的 委屈告訴佛陀。 佛陀聽完後,便安慰他說:「你已發心成就此願,即使僧眾都不食用,你的願望也一 樣可以實現,更何況僧眾們仍然食用了一些,所以你不必煩惱。」長者子一聽,心中 的煩惱及悲傷立刻消除,露出了微笑,滿心歡喜的回家去了。 就在此時,有五百位商人正好來到此地做生意,希望能找些食物充飢,但由於當時鬧 飢饉,糧食並不充足,所以無法有多餘的糧食供應這五百位商人。這時有居民建議他 們,可以到長者子家,因為長者子設宴要供養僧眾,所以食物必定充足。於是,五百 位商人立刻前往並說明來意,長者子心想,這些供僧的食物還剩許多,不如就與這五 百位商人結緣。五百位商人為了表示謝意,都各自拿出一顆寶珠及一銅盔要贈送給長 者子,長者子卻心有所顧忌不敢接受,便去請示佛陀。佛陀告訴他:「這是你發心的 福報,可以收下,不必煩惱,將 房屋出租來也能有生天的果報。」 而這位富有的長者,因為只有一個女兒,見到長者子品行端直,慈心布施,便將女兒 嫁給他,並掌管家業,於是長者子成為舍衛城中最富有的人了。 典故摘自:《雜寶藏經‧卷四─長者子客作設會獲現報緣》 省思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修行學佛,欲解脫煩惱,乃至成就無上佛果,都須具足福慧資糧。供養,即是積集福 慧資糧的首要行持。《佛說布施經》云: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:一、身相端莊。二 、氣力增盛。三、壽命延長。四、快樂安穩。五、成就辯才。佛、法、僧三寶即是供 養、布施、修福的無上福田,如能清淨供養,既能放下內心的慳貪與執著,亦能藉由 恭敬供養,長養恭敬心、慈悲心與平等心,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,功德無量無邊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租辦公室  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p96xppj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